黄永玉:浓郁生命中的艺术顽童
- OGP
- 6月15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出自:编辑 奥格派 / 图片 奥格派会员提供
奥格派
黄永玉的艺术作品并非投机型藏品的代表,但对重视内容、精神、个性与文化价值的收藏者而言,无疑具有持久魅力。他的创作不仅展现艺术技巧,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生活、时代与人性的深度回应。
艺术家简介:全才与传奇
黄永玉(1924年8月—2023年6月),湖南常德人,是中国当代极具个性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横跨中国画、版画、油画、雕塑、陶瓷、文学、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艺术门类,是极少数真正意义上的“全才”型艺术家。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
正如美术评论家邵大箴所言:“他是大众的代言人,用自己的文笔和绘画抒发内心对现实的感受。作品反映了活生生的现实,毫无装腔作势之感。”陈履生则称他是“一位让世界更精彩的存在,他的离去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黄永玉的艺术充满人文关怀、幽默洒脱、情趣盎然。他创作不断、笔耕不辍,至九十九岁仍每日画画七小时。他不但将“诗书画”合为一体,更以绘画和文学的融合创造出独特艺术语言,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留下丰厚遗产。
艺术风格、成就与市场回顾
黄永玉的艺术风格属于广博而鲜活,在版画、中国画、雕塑、文学、建筑、邮票设计等方面都有创作作品,其创作题材丰富,笔触生动,语言鲜活,风格诙谐,形式多样,代表作品包括:
· 《春潮》(1950年代):新中国美术史标志性版画作品,以生动刻画与深刻象征为特征。
· 《李时珍先生随想》(2021年):白描佳作,细若游丝的墨线勾勒人物与数十种草药昆虫,视觉信息密集,令人拍案叫绝。
· 《宋元君到底想画啥图》:图文并茂的“散文体”画作,画中题跋多达千字,融合寓言、戏谑与艺术批评。
· 《煞风景》:用讽刺笔触回应古今荒诞事,兼具水墨与讽文之美。
· 《行囊》(97岁所作):追忆自己青年时代赴沪求艺,情感深沉而生动。
综合来说,黄永玉的艺术具有显著的三个特征:
广泛性:涵盖人物、都市、花卉、动物、生肖、神话、社会批评等。
用线高手:自早年版画到晚年白描,其线条细腻却有力,繁而不乱,张弛有度。
文字魅力:黄氏画中题跋充满幽默与哲思,融合文学与绘画,被誉为“画为形,文为魂”。
他曾自言:“文学在我生活中排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绘画才是第四。”这一创作理念也为其作品注入独特人文深度。
市场表现:稳健增长中的独特价值
尽管黄永玉并非拍卖市场上最“热炒”的艺术家,但他具有稳健的市场表现和鲜明的艺术辨识度。代表性的成交数据包括:
· 2019年度,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3,700万元人民币。
· 2021年,其《荷花》系列在保利香港以逾200万港币成交。
· 2022年,《大地之子》《李时珍》等大尺幅新作在中国嘉德、保利等拍卖行分别以每平尺人民币8万至12万元不等的价格成交。
· 早期版画《春潮》《少年行》及《荷塘夜色》等经典之作,多次在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场亮相,并于2000年代中期起进入主流中国现代艺术板块。
从藏家结构来看,黄永玉的作品逐渐受到文化型藏家、新生代艺术品投资人的青睐。他作品的非学院气息、独立人格与文字内容,使其在审美疲劳的大众艺术市场中独树一帜,具有文化资产型投资潜力。
虽然目前尚未被资本热炒,但其作品价格曲线稳中有升,尤其是题字丰富、有代表性的晚年力作,在近三年内二级市场表现活跃。黄永玉的艺术已从“作品买卖”逐步过渡到“精神符号”层面的文化认同。
展览视角:写给上海、写给生活的一封情书
“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盛大开展,展出黄永玉90岁后所创作的彩墨、版画、雕塑等逾200件艺术精品。展览以“诗画同行”为理念,打破艺术与文学边界,呈现“画为形,文为魂”的创作哲学。
策展人将黄永玉的艺术人生凝练为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以“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为副线,带领观众穿梭于他笔下的自由天地。展厅设计以彩虹色贯穿,呼应他那句“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
黄永玉一生对上海怀有深厚情感,曾言:“我这辈子最倾心的地方莫过于上海。”展览通过“上海叙事”视角,展现他早年在上海开启艺术生涯的珍贵经历及其与文化名人的深厚交往:从青年求艺,到与李桦、汪曾祺、黄裳等人交往,再到描绘上海风情的系列作品,充分展现这位“湘西老刁民”对上海的深情与眷恋。
展览标题源于黄永玉于1979年所写文章《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中的一句:“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那么色彩斑斓。”正如他一生的艺术轨迹,浓郁、充实、炽热而自由。
此次展览以“诗画同行”为策展核心,突出黄永玉“画为形,文为魂”的创作理念。作品中大量题跋文字达数百甚至数千字,堪称“画中散文”,呈现出独特的“文、书、画”融合风貌。这种融合在《宋元君到底想画啥图》《煞风景》等作品中尤为典型,荒诞与讽喻、幽默与哲思并存,画面与文字互为依托,共同构建艺术表达。
展览设置包括“生肖说”“花常好 人长寿”“行囊”“我的心,只有我的心”等板块,串联黄永玉人生不同阶段的艺术面貌,也突出他对自然之美与人性光辉的深情凝望。
收藏建议:不只是艺术,更是人文资产
黄永玉的艺术作品并非投机型藏品的代表,但对重视内容、精神、个性与文化价值的收藏者而言,无疑具有持久魅力。他的创作不仅展现艺术技巧,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生活、时代与人性的深度回应。
在全球收藏趋于同质化的当下,黄永玉的画作以图文并茂的叙事魅力脱颖而出,拥有较高的可阅读性与长期保存的精神价值。
从投资角度看,建议关注以下类别:
· 具有长题跋的个性化作品(带文字者在市场中溢价显著)
· 代表性主题如“行囊”“摔跤”“荷花”“花常好”等系列
· 早期木刻版画及带有上海题材的作品
综上所述,黄永玉的艺术人生就如他所说:“美,很易消逝,艺术的使命是挽留。”他的作品未必是投资焦点,却无疑是一份充满情趣、智慧与生命力的艺术馈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