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OGP

是保存还是掠夺?- 博物馆藏品源头和归属

出自:编辑 奥格派 / 图片 奥格派收藏家俱乐部会员提供 “盛世回归 -海外回流文物特展”拍摄

奥格派

我们认为博物馆不应该鼓励非法贸易,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人类科学、技术、艺术和文化得以保存、维护和共享的地方。此外,我们认为博物馆应该是公众有权了解真实历史事件的地方。如今博物馆的大部分藏品,除了那些早期有争议的藏品,都来自合法购买和私人捐赠。

在收藏圈内,藏品源头和归属一直以来都是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一个著名的博物馆展览目录,或一个信誉卓越的拍卖行,都不会试图将违法与自己的名誉放在一起。


1863年4月24日,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签署了《第100号通令》,又称《利伯守则》。这是对有关对待战俘、敌方拥有财产以及“战场战利品”的书面规定,第35、36条明确规定保护“古典艺术作品、图书馆、科学藏品”,应通过和平协商确定其最终所有权。该通令形成了1907年海牙公约的基础,后者规定禁止在战争期间的劫掠行为,实际上战败国在要求战利品返还上并没有多少影响力。


1900年,在其他国家掠夺艺术品开始变成人们不能接受的行为。《华盛顿邮报》撰稿人卡尔·梅耶(Karl E. Meyer)和谢林·布莱尔·布里萨克(Shareen Blair Brysac) 在《谁在收藏中国:美国猎获亚洲艺术珍宝百年记》(The China Collectors: America’s Century-Long Hunt for Asian Art Treasures) 一书中指出,1860年,英法联军尚能大言不惭地宣称战利品“来自圆明园”以提高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在其他几本书中,包括《帝国的尘埃》(2003年)、《影子竞技场》(1999年)和《国王制定者》(2008年),当西方列强介入包括阿富汗和伊朗在内的中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事务时,他称之为“帝国的意外后果”。


1900年以后,虽然掠夺活动仍在进行,但物品来源开始被遮掩、否认战利品的出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知名机构开始公开表示拒绝接受掠夺物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无价文物宝库之一,大英博物馆既因其保存这些古代世界的珍宝而受到公众喜爱,又因囤积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文物而受到批评。


例如,2004年,大英博物馆和英国皇家植物园因为出借早期罕见的树皮刻画的古文物藏品给墨尔本博物馆展览,却澳大利亚原住民运用原住民遗产保护法,宣称这批古文物所有权属于澳洲,禁止交还给英国的收藏机构之间引发了一场古物所有权争夺事件。


“因为它是我们的遗产。它们属于我的人民。而它们却被我们拒绝了。它们是与我们祖先的直接联系。它们是为我、为我的孩子和我的孙子准备的。而我不会在这里待很久,所以我们想让它们回来。"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这种做法震惊了有关的博物馆,同时也破坏未来博物馆向外借用文物或者是交换文物的机会。我们反对用激进的方式达到目的,但也可以发现文物归属权的冲突已公开化。


历史学家、大学讲师加里 · 弗利(Gary Foley)在墨尔本希腊东正教社区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再次攻击了博物馆,该研讨会认为,博物馆在要求归还澳大利亚原住民文物的立场与帕台农神庙大理石雕塑有相似之处。他说:“大英博物馆诞生于殖民主义时期。世界其他地方从100年前的这些想法中成长起来。他们的立场在现代世界没有信誉。真的很简单。”


在2013年《外借文物保护法》的保障下,该法在法律上禁止原住民人提出归还申请。


文化遗产专家帕蒂·格斯滕布利斯(Patty Gerstenblith)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掠夺者拿着拍卖行的目录走来走去,以确定他们应该以哪些文物为目标,以获得最多资金。与此同时,艺术博物馆的馆长们则告诉记者,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追踪潜在收购品的所有权记录,并试图验证文件是否合法。事实上,许多收藏家们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通过拍卖行合法购买回那些被抢劫的物品。


在考古学家和律师、收藏家和策展人、博物馆馆长和捐赠者、国家和文化团体之间,关于艺术品的来源或所有权历史的讨论从未像现在这样激烈。一位前美国古董策展人被指控故意购买被盗文物,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已同意将古代文物归还意大利,博物馆仍在处理纳粹在80年前窃取艺术品的指控。讨论涉及的话题包括文化遗产、历史、考古学的学术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国际法律和政治动机的网络,以及并不总是与古代文明边界相对应的当代地理边界。


当然,制作这些文物的主人和继承者有绝对的权利收回它们。然而,一旦所有的艺术品被归还,大英博物馆将会空无一人。


20世纪捷克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曾在《英国行旅记》中如此写道:“英国因为是个不太有创造力的国家,所以努力从外国收集宝物。从雅典卫城拿来壁面雕刻,从埃及拿来斑岩、花岗岩的巨人像,从亚述拿来浅浮雕,从尤卡坦半岛拿来多节黏土烧的像,从日本拿来微笑佛像、木雕与漆器,以及从各大陆、各殖民地拿来种种艺术品、铁制细工品、纺织品、玻璃制品、花瓶、鼻烟盒、书籍、雕像、绘画、珐琅细工、镶嵌贵金属的书桌、撒拉逊人的剑以及其他种种珍宝,大概全世界稍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拿到英国来。”


由于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名为的缪斯(Mouseion),其地位相当于现代的研究所的文化机构。根据考证,托勒密一世或其儿子托勒密二世创办了这一包括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内的机构。“Mouseion”的字面意思是“缪斯的宝座”,是一个为音乐、诗歌、哲学等诸多学科的艺术家、思想家及学者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的场所。在现代早期(1400-1800) ,“博物馆”一词指的是君主、贵族和教会所拥有的“古董柜” - 私人收藏,不对公众开放,只是作为所有者的财富和学识展示给上流社会的证明。1743年,热爱艺术的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第一次将私人收藏奉献给国家,早在1582年,他们的一些画作就在佛罗伦萨的乌菲齐宫(Palazzo degli Uffizi) 展出,乌菲齐宫现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是第一个将私人收藏奉献给国家的家族。


17世纪,公众开始对艺术产生强烈的欣赏欲望,公共博物馆的理念也开始形成。18世纪下半叶,全球两座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馆应运而生:一座是创立于1759年的大英博物馆,一座是创立于1793年的卢浮宫博物馆。后者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根据国民议会的法令由皇宫转变为博物馆,公开展示从神职人员和贵族那里充公的珍贵财物。


与大英博物馆相比,卢浮宫可能是博物馆殖民主义逻辑的一个更为明显的例证。拿破仑在卢浮宫建立后的几十年里犯下了现代历史上最大的艺术品盗窃案,当时他利用军事征服占领了卢浮宫,并用无价的艺术品装满了这座博物馆。法国第一位皇帝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压迫文明的解放者,并声称自己有“伟大”的艺术理想。他渴望从世界各地收集无价的艺术作品,并把它们展出,以造福于所有人。当时的法国人认为,由于他们高超的艺术品味,他们是被掠夺艺术品的最佳评判者和守护者。


大英博物馆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但它们显然是相似的。同样,其大部分藏品也是由外国提供的。大英博物馆也习惯于接收来自其他国家的请求。


自1925年以来,希腊经常向大英博物馆申请归还帕台农神庙大理石雕塑。此外,近年来对文化遗产归还采取最强硬立场的国家是土耳其,该国文化部已公开声称对拜占庭艺术品拥有所有权(尽管这些艺术品是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千年以前创作的) ,并暂停向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和柏林佩加蒙博物馆的文物出借计划。


尽管西方博物馆经常指出,这种民族主义示威缺乏历史根据,错误地将文化置于国家的紧缩框架内,但西方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确实感受到了在后殖民时代重新定义自己的压力。大英博物馆的馆长和策展人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设计美术馆时,注意到了世界通史和英国历史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意识到,为了找到一个新的收藏叙事和重新思考什么是“英国”在后殖民时代,大英博物馆必须做到这两点。


因此,大英博物馆被描述为21世纪的 "世界博物馆",其藏品 "具有全球血统,全球公民都可以参观"。为了履行其保护和促进艺术的使命,大英博物馆定期安排各种类型的文物借展、巡展和文化交流,"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 (Show the world to the world) 给观众。


前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戈(Neil MacGregor)曾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博物馆和文物来源国之间的分歧在于:这些文物是应该在国际上共享,还是应该保存在起源国中。他认为,大英博物馆的使命是通过利用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教育公众了解全球文化的相互联系,从而鼓励人们反思共同的历史。


博物馆过去拒绝接受艺术品和文物归还的主要理由是,这种文化遗产应该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不仅无法进入,但也不是最新的。因为伦敦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理论上,更多的人会去大英博物馆,了解现存的各种文化,这将激发他们去旅行,并可能访问原产国。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公平。


如果那些不曾是用暴力手段获得的战利品,您能提供它们合法取得的证明吗?或者如果发展中的国家也拥有良好的博物馆,您真的会归还给原产国吗?又或者您真的认为那些为看自己民族的艺术品,必须长途跋涉达到您的博物馆,是很轻松的事情吗?更糟糕的是,为了访问英国,实际需要获得签证,以及途中昂贵的旅行支出和各种费用。


是的,如果没有考古学家、掠夺者和博物馆的帮助,这些文物将面临永远消失的危险。我们认为博物馆是优秀的文物保护者,因为这一点。但这是否赋予他们拥有特权?


不,我们不这么认为。


抢夺文物的罪犯掠夺的初衷可不是为了”放入博物馆”,而是为了迅速获利。 是的,我们都同意这个文物应该放在博物馆里,但博物馆不能支持犯罪行为,就像收藏家们不购买来源不明的物品一样。绝不帮助销售赃物是收藏家的基本原则。


也许您认为没有博物馆,那些文物就会被在时代的风沙中消失,在战乱的年代中,甚至被摧毁。


但真的吗?


“光之山”(Koh-i-Noor)钻石,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重达105.6克拉,是最著名的例子之一。这颗原产于印度的钻石后来被包括伊朗和阿富汗在内的许多国家当作战利品掠夺。它最终回到了印度的锡克教徒手中,然后被英国人用武力夺走,现在它被放在英女王的皇冠上。当被问及此事时,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坚称,由于这颗钻石经常易手,英国对其拥有同等的所有权。


我们认为博物馆不应该鼓励非法贸易,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人类科学、技术、艺术和文化得以保存、维护和共享的地方。此外,我们认为博物馆应该是公众有权了解真实历史事件的地方。如今博物馆的大部分藏品,除了那些早期有争议的藏品,都来自合法购买和私人捐赠。关于博物馆收藏品的来源,法律限制适用于大多数国家。例如,中国的一项博物馆条例在第二十一条中规定: “博物馆可以通过购买、接受捐赠、依法交换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方式取得藏品,不得取得来源不明或者来源不合法的藏品。” 所以,如果博物馆不清楚藏品来源而随意接纳一些通过走私、盗墓、盗窃等非法来源的藏品,“这无疑是诱发或者助长纵容了文物犯罪活动,使博物馆成为了文物犯罪销赃场所”。



后记

有一些收藏家咨询奥格派关于捐赠事宜,他们希望可以将终身收藏的物品一部分捐献给博物馆,另一部分用于出售。我们知道与藏品相关的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的收藏家们,但其实物品只要符合要求,出售藏品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捐赠不是。博物馆捐赠流程较为复杂,如果您有藏品方面的需求,我们很乐意与您讨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