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OGP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2019年中国太原第二届赏石文化及相关产业博览会

出自:编辑 奥格派 / 图片 上海观赏石协会和陈时洪先生提供

奥格派

纵观此次展览,不得不说这就是对赏石艺术形式的一次重要的突破。我们挺赞同一位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王端廷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一门技术一旦成为美术学院的课程就意味着它的陈旧和过时,艺术总在不断创新求变。” 只有创新求变,海纳百川,才能探索、发现,然后再突破。赏石艺术正是有了宽度,才更具有广度和深度。这次展览,我们非常明显的看到赏石艺术向多元化发展、与更多的艺术形式交融的方向。

早在秦汉时期,文人雅士就把赏玩石头当做一种文化等级的体现与思想意识的形态,自古就有“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之说。


观赏石是大自然所创造的艺术品,也是天然的奇观。集天地之大观、聚自然之神奇。“自然成趣,天下无双” 指的就是观赏石。石,天然形成,未经雕琢,恒久永固,世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观赏石,所以千百年来,它被士大夫阶层赋予深沉的内涵,以及更多的精神寄托。观赏石代表了中国学者内在思想和精神,它是传统的美学、道德、文化与艺术的综合体现。


“观赏石”这一概念的出现在当代,1990年7月中国国家地矿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组织的《首届全国观赏石观摩研讨会》上正式确定下来,把奇石、水石、供石、雅石、文石等叫法,统一为“观赏石”称谓来使用。2005年8月底成立了中国观赏石协会,并实施了《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2007年,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女士推动观赏石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和推广普及,在2014年11月,赏石艺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并在2015年正式实施的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中,明确定义观赏石为自然形成且可采集的,并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石质艺术品。


赏玩石头历史由来已经,皇家与官员喜爱石头的文献数不甚数,而观赏石的内容也可谓 “争奇斗艳,非富多彩”。我们已知的中国古代四大观赏石为:质地温润,气韵苍古的灵璧石;奇巧天成,千姿百态的太湖石;玲珑秀美,嶙峋冰清的昆石;纹皱奇崛,沉稳冷峻的英石。灵璧石,也称磬石、八音石,属于玉石类的变质岩,其特点是含金属矿物或有机质而色漆黑或带有花纹,形成于8亿多年前。曾被清朝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其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昆石,称为巧石,又名玲珑石。晶莹洁白,剔透玲珑,数量稀少,在奇石中占据重要地位。英石在宋代的《云林石谱》就有记载为宋代皇家贡品,具有"皱、瘦、漏、透"等特点,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2006年0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除此之外,中国还有珍贵的五大名石:温润如玉的寿山石,明润纯净的青田石,瑰丽多姿的鸡血石,脂润柔软的广绿石,娇嫩艳丽的巴林石。


至于到了当代,观赏石的品类扩展到更多的种类。比较受到推崇的如以形态为主的造型石和景观石,包括:钟乳石、巢湖石、风棱石与风砺石、葡萄玛瑙石等,这种自然雕塑千姿百态,形象各异,钟灵毓秀,殚怪尽奇。它们是小中见大的自然缩影,虽片掌之大能容万物之象,而一拳之小犹藏众壑之奇。还有浓墨重彩,如诗如画的图文石,在纹理、色彩和切磨等方面自然绘制的图案,例如:三峡石、雨花石、九龙璧石、彩陶石、长江石、黄河石、菊花石、大化石、崂山绿石、三江彩卵、长江绿泥石、大理石、临朐彩石、草花石、尼山石、红丝石等。而近三十年,稀有的矿物晶体和罕见的生物化石也被纳入赏石收藏品的清单之中,又如:蜡石、硅化木、陨石、辰砂、辉锑矿、黄玉、萤石、孔雀石、水晶、珊瑚类化石、菊石化石、三叶虫化石、昆虫化石、鱼类化石等。


此次,2019年中国太原第二届赏石文化及相关产业博览会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和山西观赏石协会主办,汇聚了以上提到的多种品类型的观赏石之外,中国观赏石协会还进行了六场专业性的赏石类知识讲座。如: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温德坤的《弘道养正,文化赏石》、景男的《陈炉石的前世今生与鉴赏》、程松的《谈小品石置景中的形、质、色、纹、韵》等。更多亮点在于,关柏春的《赏石与微书的融合》、曹毅的《赏石与拓片的融合》、陈时洪的《赏石与木艺的融合》等,将书法、拓片、木雕等多种艺术与赏石结合,如此相映增辉,百花齐放,更增添了赏石艺术的独特魅力。不止如此,此届还有了更多与赏石相关的产业,如盆景、崖柏、紫砂、摄影、书画等,让观赏石艺术即可登大雅之堂,也可入市井人家,即可融于古典人文,也可交融于新锐时尚,正真达到天地之大美,雅俗之共赏。


内容精彩纷呈,难以全部细表。不过,对于赏石收藏家来说,我们觉得收获最大的应该就是获得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木座配制技艺传承人陈时洪先生提供的赏石底座设计图。这个公益性的活动持续了3个工作日,门庭若市,前来的赏石收藏家络绎不绝。陈先生总共在现场免费设计76方赏石底座,获得设计图的收藏家来自于全国26个省市,设计的内容涉及17类石种。


“石之至奇堪赏,彰而弥珍。” 石头是一种死物,弃之荒郊野外,数亿年存于孤寂,但是艺术家、收藏家和鉴赏家赋予它们生命的意义。正是因为人对石的选择和文化阐述,才将腐朽化为神奇。我们一直坚信艺术的精神,或者说艺术的根本在于 —— 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才使凡俗脱胎换骨,荣登艺术的殿堂。赏石木座配制技术无疑是更好的突出了观赏石的艺术特点,将其中优秀的部分展示了出来。


赏石艺术主要表现的是石头本质表象外的 —— 道。


何为石道?


对一位艺术家最好的评价是——匠心坚守,而对一位收藏家来说应该是 —— 仁者乐山。


孔传在《云林石谱》序中,把孔子《论语》雍也篇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中的 “仁者乐山” 解释为 “‘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盖所谓静而寿者,有得于此。” 仁者乐山,意为仁爱者喜爱山。比喻像山一样平静稳定,宽容仁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站在高处,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如山之性稳,志存高远,高深博大,内含正直。历经苍桑,却谦卑刚毅。这方是一位真正的收藏家的心性。收藏之路或许是孤独的,但并不寂寞,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博大而精深,丰润而宽厚的内心世界,一起笑看云卷云舒,赏花开花落。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不同的艺术形式,平等的看待每一件作品,推己及人,才是每一位收藏家的 “大道”。


纵观此次展览,不得不说这就是对赏石艺术形式的一次重要的突破。我们挺赞同一位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王端廷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一门技术一旦成为美术学院的课程就意味着它的陈旧和过时,艺术总在不断创新求变。” 只有创新求变,海纳百川,才能探索、发现,然后再突破。赏石艺术正是有了宽度,才更具有广度和深度。这次展览,我们非常明显的看到赏石艺术向多元化发展、与更多的艺术形式交融的方向。


此外,我们还获得了一些赏石交易成交资料,开展前就有两方灵璧石《磬云岫》、《云逸梵净》以158万成交;一方题名为《梵高印象》的广西国画石以19万元成交,被收藏家中国赏石协会画面石专委会秘书长、无形斋主人陈鸿滨先生购得;一方《双面人头》藏石以16.8万成交;一方长江文字石《军魂》以81万元高价成交;一方灵璧纹石《悟道》以280万元被收藏。展会内也举办了一场小型的拍卖会,几方赏石以189万元落锤,也算是此次展览的圆满收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