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OGP

通古博今,见器识物 - 简析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陈列馆”文物探秘

出自:编辑 奥格派 / 图片 奥格派会员提供


奥格派

古代的风采永存传世,纵然岁月如梭,那些珍贵的器物永远是最好的见证。一个时代的传奇,在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中绽放,然后或盛大,或凋零,这千年的历史,逐渐传承与交汇,最后定格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陈列”馆中。这些珍品所铭刻的,不仅是一个朝代的兴衰沧桑,更是千百年间的人间烟火情感。收藏应该的不仅仅是为了金钱,而是去见证和珍藏一段曾经辉煌存在的历史场景,或是一段即将消逝的文化传统,并且留给后人一份珍贵精神遗产。


在东方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幕幕历史舞台上不断上演的场景,共同编织出绚丽多彩的中国古文化。作为现代人,我们对这些历史的深入探究,往往只能从那些稀世珍宝和与之相关的故事中汲取智慧。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陈列”馆以王朝更迭为主线,将中国的悠久历史划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这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生动展现了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深度穿越古代中国历史的体验之旅。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筑壮丽宏大,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方米,包括地上5层和地下2层,内设有48个展厅,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其馆藏之丰富多彩也令人叹为观止,包括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珍贵的图书古籍、艺术品等多个门类,总数达到140万余件,这些珍贵文物见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


1. 远古时期


博物馆成为了唤醒人类历史记忆的圣殿,陈列其中的古代珍品文物向我们展示着保存在历史深处的文化和艺术的瑰宝。尽管远古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仍然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但那些出土的彩陶不仅是先民们情感和思想的精华凝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


彩陶是一种陶器装饰技艺,它是通过在陶器未经烧制前使用天然矿物颜料绘制的。这种装饰不仅仅是史前人类的生活工具,也代表着史前时代杰出的艺术创造。那些简单而精致的彩陶图案,以鲜艳的色彩、巧妙的构图和丰富的内容,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面。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是我国最早的彩陶文化之一,而我们熟知的仰韶文化则代表了彩陶文化的巅峰。彩陶的纹饰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动物、编织图案、几何形状和植物纹样等等。如,“小口尖底陶瓶”。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远古先民已经开始使用鲜艳的红色来点缀器物。在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彩陶中,红色矿物颜料的使用广泛。尽管这些红色已经褪色,但仍然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人对生命最原始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2. 夏商西周


在国境内,最早的青铜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直到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才开始蓬勃发展。青铜器也成为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象征之一。这些古代青铜器多数由纯铜、锡和铅的合金制成,呈现出青绿色的光泽。在古代,青铜器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重要的祭祀仪器,古人称之为“吉金”,它们也代表了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古代人们认为青铜器是与神明交流的重要媒介。在铸造青铜器时,商代的工匠会将动物的血液涂抹在器物上,象征着生命的传承。范畴法、失蜡法和浑铸法是古代青铜器制作的主要工艺。青铜器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也反映了古代科技的进步。


黑色的器物,冷峻而纯粹,与五彩斑斓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方彝是我国古代盛酒的器具,特别是在商朝晚期和西周中期,它达到了巅峰。方彝的典型特点包括长方形的器身、盖子、直立的口部、直腹和圈底(环状底座)。最重要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后母辛”青铜觥。青铜器中对“觥”的定义为有兽形盖、器体前端具有舌状的短流、后部有鋬可以持握的酒器。“后母辛”青铜觥属于比较特殊的青铜酒器,一般使用于等级较高的墓葬中,多出现于商朝晚期,消失于西周中后期。此器造型奇特,寓意神秘,其造型抽象神秘,看似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颇有意趣。


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蜀地区的先民创造了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青铜面具。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造型夸张,制作精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尽管古蜀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但这些青铜面具仍然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古蜀人崇拜神灵和巫术,对超自然力量充满向往,这些青铜面具或许是他们追寻超自然之境的象征。


3. 春秋战国


春秋时代伊始,虽然青铜器传承了西周的旧制,但其形制逐渐朝着轻巧实用的方向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器物。与此同时,铜器的制作变得更加精致。举例来说,这件象征着社会地位的“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在春秋时代王室礼器逐渐式微的背景下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各国诸侯和卿大夫铸造的器物。这反映了当时王室的凋零,而诸侯和卿大夫的权力不断壮大。


“带钩”这个古老而陌生的名字,可能让很多人认为它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但事实上,它已经演变成了现代人常见的皮带扣。简单来说,带钩是用于固定衣襟的饰物,通常较小,主要由男性使用。在古代极度等级分明的社会中,带钩的材质、制作工艺和大小形状都受到严格的等级要求的影响,反映了主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馆藏的“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虽然尺寸较大,但制作精湛,以浅浮雕进行装饰,圆润而流畅。

此外,春秋时期的“钟”和西周时期的“鼎”一样,都是统治阶级王权的象征。"钟鸣鼎食" 这个词汇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权势地位,也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权贵的奢侈生活。


4. 秦汉


随着奴隶制度社会的消亡,彩陶文化逐渐式微。而在秦汉时期,陶器彩绘呈现出了更为热烈、奔放的风格,不再受制于特定的形式,仿佛是陶器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绝唱。在历史的迷雾中,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个神秘而隐晦的身影——彩绘陶俑。


褐色常常让人联想到泥土、自然和朴实,给人一种可靠和沉稳的感觉。彩绘陶俑中的褐色虽然明亮,但并不夺目,保持了适度的冷静和内敛。北方大地的苍黄总是充满沉郁和丰厚。杨家湾汉墓出土的陶俑分为步兵俑、骑兵俑和战车俑等多种形态,为研究汉代军队编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如:“彩绘陶兵马俑”的色彩鲜艳,但在容貌上却相对相似,与秦始皇兵马俑千人千面的形象相比有所不同,这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有关。根据推测,这座墓葬的主人可能是汉代著名将领周勃或周亚夫父子,因此其级别与皇家陵墓不可同日而语。


西汉时期继承了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个时期是古代中国玉石文化的繁荣时期。西汉时期的玉璧纹饰包括蒲纹、谷纹和涡纹,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如:“彩绘雁鱼青铜釭灯”(釭,古代宫殿壁上的环状金属装饰物)是汉代新创制的一种环保的灯具,分为人形、动物形和器物形状。这款青铜釭灯配备了中空烟道,可以将点燃的油脂产生的烟雾吸入灯底,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清洁。


5. 三国两晋南北朝


画像砖的历史根植于战国晚期,盛行于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媒介,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其题材广泛涵盖了经济生活、劳动生产、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画像砖大致分为四种类型: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和高浮雕。而在砖画中使用的朱砂则是最早的矿物颜料之一。


早在商周时期,我们已经可以隐约看到古代青瓷的踪迹。那时的青瓷呈青中带黄、略带杂色的特点,但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味。而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青瓷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大量精美造型、成本低廉的青瓷器取代了昂贵的漆器和厚重的青铜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之物。其中,青瓷虎子成为了最常见的器型之一。“虎子”这一名称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朝和两晋时期。它因其器形类似虎而得名,有两种说法关于其用途,一是溺器,二是食器。


我们所见到的无数文物都是美的象征,然而每个历史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深沉的苍凉。厚重的岁月只有在这些文物的缝隙中才能吟唱出无声的沉默。它们静静地欣赏着这个多变的世界,或许,只有这些文物能够容纳我们匆匆的流逝。时间,总是能够将一切带回最初的宁静。那些经历岁月洗礼的文物,见证了百姓的衣食丰足,也记录了曾经的烟火往事。或许,只有这份自然的平静,才能深刻地体验到那些巧夺天工的工匠铸造的灵魂。


6. 隋唐五代


这是一个熠熠生辉的时代,在漫长的千年岁月中,记录了壮丽宏大的历史篇章。长安城历经风雨的洗礼,看到那一时的繁华兴盛,也目睹了最后的兴衰荣辱。这一切都在同一片苍穹下辗转铺陈,那就是隋唐五代。


黄色,是大地的颜色,它渗透在古人日复一日的生活之中。金黄色的光芒,耀眼千古,照亮了宏伟壮丽的皇家景象。这一道珍贵的金色光芒,从大地中升起,孕育出一种充满视觉冲击力的金属色彩。金,代表着权力与财富。早在夏商时期,古人就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金器。因此,这抹珍贵的奢华之色贯穿着中华文明的漫长历史。回顾历史,金饰的发展逐渐从早期的简约抽象过渡到华丽的繁复之态,金色的光芒在这些精美的饰品上持续闪烁,超越了过去的繁华盛世。隋朝时期,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逐渐升温,古代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段达到繁荣巅峰,为唐朝后来的西域征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学者认为,出土于李静训墓的金饰是从鲜卑族冠饰逐渐演变而来,其装饰风格充满了西域的影响,其铸造工艺可以追溯到西亚地区,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融合的杰作。这些存世的金色珍品,在漫长而多姿多彩的岁月中,点缀着先人们渴望的永恒之色与奢华之情。


骆驼俑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丝绸之路的标志。尽管如今骆驼已被现代交通工具取代,但它的出现不仅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异域色彩,也让大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同时,骆驼作为媒介,也将传统的汉文化魅力传入西域地区,促使各地纷纷归附于大唐王朝。那时的“胡人”是古代汉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囊括了中亚、西亚等地的少数民族和国家。连接长安通往中亚、西亚乃至阿拉伯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界交流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唐代时期,这条商路更加繁荣,商队络绎不绝。出土的骆驼俑生动地展现了唐代的现实生活。


白色,难以捉摸的纯净之美,令人如沐春风。白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齐时期,直到唐代才真正制造出能与青瓷相媲美的白瓷。这种白瓷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纯白的素雅和繁花不惊。例如,“白瓷长颈瓶”,其色泽如同雪一般纯洁如银,釉面光滑如玉,代表了当时白瓷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白瓷看似朴素,仿佛只需从青瓷中减去那一抹青色即可,但那清新的青色来自于自然界最常见的铁元素,匠人们却花费了近千年的努力。


7. 辽宋夏金元


辽宋夏金元,是充满战乱考验的时代,而在岁月中历经磨难的文物逐渐绽放出凄厉之美。或许,这个世界除了生命之外,唯有历史的点滴构成了凡间古老而苍劲的画卷。千年的更迭,各个朝代的文化典故悄然融入其中,淡然无痕,宛如云淡风轻的唐韵宋声,令人心神荡漾。


在某一时刻,高冷的青与温暖的红停止了争斗,创造出珍贵而难得的紫色。紫色,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颜色,稀世珍品,却从古至今备受推崇。它热情而深沉,神秘而明朗,兼具高贵与浪漫的气质。北宋时期,紫釉应运而生,是一种特殊的釉色,因其配方中含有铜元素,才能烧制出如此绚丽的色彩。在传统的紫釉瓷器中,有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等不同的色相。然而,制作紫釉瓷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艺,即便采用相同的配方,烧制时器物的摆放位置和温度都会对釉色产生重大影响,这也让人们赞誉其为“钧无双”。在“钧窑玫瑰紫釉花盆”上,深邃浓烈的紫色散发出高贵的魅力,看似随意的创作,却染尽霞光,绚烂至今。釉质的交织光感如同宝石般晶莹剔透,器物上曲线婉转的纹饰则流露着东方独有的韵味。


“釉”作为一种釉色的出现,预示着原始瓷器的孕育,早期的瓷器多是低温釉陶,但隋唐时期逐渐发展出高温和低温两种不同的烧制方式。如“哥窑鱼耳瓷炉”经过高温烧制,冷却后形成不规则的裂纹,釉色清澈,光泽柔和。其古朴典雅的造型和素净的釉面展现了哥窑的独特之美。


褐色,似乎总是与大地融为一体,呈现出难以察觉但不可或缺的美丽。或许,因为“褐釉”这一平凡的名字,反而赋予了它更多意蕴丰富的“酱色釉”。酱色釉含铁元素,经高温烧制而成,兴盛于东汉时期。酱色釉,一直以低调和内敛的姿态穿越千年,延续至今。“褐釉剔花扁壶”釉质精细,器壁略薄,正面镶嵌着两组褐釉剔花牡丹花纹,其造型和雕刻在传承汉文化的基础上,还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古人的“青色”概念已融合了现代的“蓝”,唐代后,蓝色逐渐从青色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比青色更深邃、更具韵味的色彩。而蒙古族则视苍狼白鹿为至尊,将代表苍狼的蓝色奉为皇家尊贵之色。元代钧窑瓷器的代表作“钧窑镂空座瓶”是以瓶形上部和镂空的瓶座相结合,通体施以宝蓝釉,四周各有一对鱼耳状装饰。


8. 明清


纵横九万里的盛世传奇,贯穿了整个寰宇。在这个天地肃杀、君临天下的时代,无数印记交织在一起,延续着千百年的封建王朝在这里画上了句号。


明清两代,尽管文化逐渐趋向保守,但饰品和器物却变得愈加华丽、浓烈。它们的纹饰常常充满了宫廷的繁复和华贵氛围。这些华美的物品通常专供宫廷内使用,或作为赏赐,亦或作为外交礼品来回赠送。然而,寻常百姓家中很难见到它们的光彩。珐琅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的《负喧杂录》,书中描述了一件以铜为胚胎,表面彩绘外国人形象的珍贵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珐琅觚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壮大,通常是由宫廷制作,供皇室和贵族使用,散发出一种端庄和高贵的气息。


掐丝珐琅是一种精湛的工艺,“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戟觚”以铜丝被掐成各种精美的纹饰,然后焊接在铜胎纸上,再施以珐琅釉料,最后烧制而成。它的纹饰以莲花为主题,釉色浅蓝而稳重,表面光洁,金色灿烂,堪称明代掐丝珐琅的杰作。在当时黄铜也是铸币的材料之一,相当于流通的钱。


黄色在历史上一直代表着皇权和高贵血统,尽管起源有争议,但从隋唐时期开始,黄色一直是皇室专用的釉色。明代以后,这种象征皇权的颜色成为了民间禁止私自生产的釉色之一。藏于国博的“黄料夔纹诗句瓶”造型优美,宝贵而珍贵。瓶身高颈鼓腹,釉面光亮均匀,纹饰繁复精致,瓶口和腹部都装饰着夔龙纹。瓶腹上还刻有杜甫《秋兴八首其七》中的诗句。


转心瓶也是清三代艺术品的一个极致,体现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粉彩镂空夔龙纹转心瓶”在外壁上绘有粉彩纹饰,颈部绘有番莲和八宝纹,腹部则雕刻着镂空的双夔龙纹。转心瓶是根据陶车旋转原理烧制而成,内瓶嵌套在外瓶内,通过轴碗连接,内瓶旋转时,可以欣赏到内瓶内的通景纹饰。


另外,描金漆在清朝盛行,是一种漆器的工艺名称,在日本被称为“商绘”。这件“黑漆描金山水大笔筒”是日本赠送给清朝的礼物,其造型精美,呈直筒形,外壁施以墨釉,深邃如墨,上面描绘着山水楼台的金色图案。古代的人们对黑色抱有敬畏和崇拜之情,将其视为神秘的象征。黑色的地位随着朝代更替而起伏,但历经沧桑的黑色始终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着世界的一切。


作为一位收藏家,参观博物馆的珍贵展品对于学习和辨别古代文物的真伪至关重要。通过亲眼目睹真正的历史文物,我们能够更好地辨别并过滤出潜在的赝品,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脉络。因此,博物馆是无可替代的学习和研究资源,有助于收藏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贵之处。


古代的风采永存传世,纵然岁月如梭,那些珍贵的器物永远是最好的见证。一个时代的传奇,在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中绽放,然后或盛大,或凋零,这千年的历史,逐渐传承与交汇,最后定格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陈列”馆中。这些珍品所铭刻的,不仅是一个朝代的兴衰沧桑,更是千百年间的人间烟火情感。收藏应该的不仅仅是为了金钱,而是去见证和珍藏一段曾经辉煌存在的历史场景,或是一段即将消逝的文化传统,并且留给后人一份珍贵精神遗产。

bottom of page